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脸红心跳> 第1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2 / 2)

起火越粗越大,所配置的芦苇杆越粗越长,最长的芦苇杆几乎可以达到一丈多长。这种起火升得不但高,而且喷射的火花也长,像腾空而起的火箭一样,拖喷着长长的火星,如乱花飞溅飘舞,看起来越发壮观美艳。

现在早已不准卖这样的起火。市场上卖的都是那种带着尺把长细竹篾的小起火。

人们说燃放起火可以提高自己和家庭的运气,既然能起运,所以是每家必备的烟花。人人都想着升官发财,都想着大吉大利,所以元宵节的烟花燃放就显得更加热闹热烈了。

烟花不但每家每户都燃放,家族中也会兑钱买很多烟花,在正月十五晚上燃放。农村人没有文化,没有猜灯谜那样费人脑筋的节目,更没有造价昂贵的大型花灯之类的活动。他们只做一些简单、朴素的娱乐活动。不过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农村里面燃放大型烟花的人家是越来越多。每到十五的夜晚,只见夜空中一束束一朵朵的烟火腾空而起,那是光辉灿烂,繁华似锦,美艳壮观;更是流光溢彩,飞花四溅,乱花迷眼。好一个热闹的不夜天!

元宵节后,很多村庄就要开始唱大戏了。唱戏的地方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观众多到令现在的人都无法想象。那时每个村里都有打麦场。几个队的打麦场连在一起,足有上百亩的地盘。戏台子就搭在打麦场的一边。空旷阔大的场地里挤满了黑压压的看戏人群,他们都在如痴如醉、聚精会神地伸着头观看前方戏台子上的表演。

唱戏村庄的人家,一般都准备几张长条凳子,早早地到戏台下面抢占有利的看戏位置。开始唱戏后,就把自家七大妗子八大姨之类的亲戚都通知一遍,请他们过来看戏——村里难得唱一次大戏,你得尽好地主之谊,不能装傻犯愣犯迷糊;还得负责给前来看戏的亲戚们烧水做饭,可不能让亲戚们渴着饿着;脸上还不能有一丝的不高兴不愉快不耐烦。自己村里唱戏反而看不成戏,净是伺候招待亲戚们看戏了,真比戏台上来回蹦跶的演员们还要累,还要劳心劳力!这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累,你也要强颜欢笑地硬撑着!——谁叫你们村唱大戏呢?不折腾你折腾谁?

小程戬是没有耐心老老实实地坐在凳子上看戏的。他就是真看,也看不懂得那些浓妆艳抹穿着长袍大衫的演员表演的到底是什么。演员们呜呜啦啦的唱腔,他也不大喜欢,是真真不喜欢;他顶多就是一个看热闹的人。舞台上装腔作势慢条斯理的对打,还多少提起他的一丝兴趣,就兴致勃勃地看一会儿。一旦戏台上净是一两个演员干唱时,他就挤到外围,去看戏外的另一种热闹。

看戏人群的外梢头,有很多商贩卖各种各样的零食,如糖葫芦、棉花糖、芝麻糖、甘蔗、花生、瓜子、米糕等等。那时水果稀少,戏台子外面没卖的。但有卖柿子饼的,也有卖水果罐头的;那时冬天在农村找不到新鲜的水果。程戬就用自己春节期间挣来的压岁钱买自己钟意的东西吃,嚼着那些只抵心底的甜丝丝美味,心里的快乐感觉那是无以言表。

现在的小孩吃的喝的不但上档次,还丰富多彩。程戬小时候吃得津津有味且回味无穷的零食,现在的小孩大都早已腻烦得不屑一顾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程戬幻想着能天天吃到的零食,到如今都成了再平常不过的食物。时代在沧桑巨变,以不可想象的加速度向前飞奔着。在以前你感觉消费某些东西是奢侈,现在却成了平常生活的一部分与你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了。比如汽车,以前拥有一部心仪的轿车是你招摇显摆满足虚荣的理想工具;现在轿车几公里地拥堵在宽阔得还算可以的大街上——再怎么扩张的马路也承受不住轿车数量飞速高涨的速度。于是,蚁行的车流、巨量闪烁的红绿灯、多功能的高清晰摄像头充饰了流光溢彩、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组成了一道多么温馨浪漫的旖旎风景!现在你还说拥有轿车是幸福是方便,那也是苦涩的幸福味道吧?

现在环保查的很严,严到了令人好笑甚至无知的地步:农村里也不准老百姓用煤球做饭。镇里的干部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家家地搜查拥有煤球的家庭。查到,没收!没商量!不罚你算是政府对你的宽容大度与仁慈。

老百姓做个饭产生的有害气体,难道会比大路上呼啸而过的海量轿车中的任何一辆还要严重?你要说开饭店的灶炉大,用的时间长,有污染那很正常;说小老百姓横竖顶多半小时的做饭时间也会给岌岌可危、迫在眉睫的环境危机造成致命的伤害,是否有些幼稚可笑?乱弹琴?有没有风声鹤唳、惊弓之鸟的味道?还是领导们在没事找事做?其实,你知我知他知大家都知道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是什么,只是谁都装作茫然无知的样子,不愿说透罢了。看透不说透,那才是做人的境界。

不可否认,只要是冒烟发热的东西,都会影响到环境多多少少的质量高低。我们某些人把一支煤球炉比做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的那只蝴蝶,只要它的翅膀稍微扇上一下,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就会有狂风暴雨;好像老百姓做饭的煤气炉一点燃,华夏的整个天空也会阴霾密布、狼烟滚滚一样。蝴蝶效应实用在治理大气污染上面,小老百姓的煤球被没收倒说得过去了,起码有了理论依据。

不过现在的农村里都普及了天然气,纵是有用煤球炉或者柴火做饭的人,基本上都是六七十以上的老年人。这些人要么是鳏寡孤独的老人,要么是为了图清静死活不愿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这些人你让他用天然气的危险程度肯定比用煤球炉或者柴火的危险系数要大得多。子女们怎敢让这些老人用天然气?那不是一个隐形炸弹嘛!只要是年轻人,你打死他也不会用那做饭又慢、还耽搁时间况且煤气味浓郁的煤球呢!柴火他们更是不会用,烟熏火燎的呛得眼泪汪汪。你让一个要好又矜持的小媳妇用这种落后的方式做饭,谁干呀?况且天然气的价钱又不贵,一年用下来比用煤球还节省很多钱。农村里用煤球和柴火做饭的,肯定是有着一些迫不得已的缘由的。

前段时间一个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把一个村庄老百姓的煤球给没收了,那人不干了,抓住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不依不饶起来。镇政府的人为了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也为了杀鸡骇猴,就顺手把那人给带到了镇政府里。一个老人到了镇政府里,名义上是软禁她,要她反思悔过,实际上得一日三餐地供奉着。你还敢饿死她呀?真死了那镇政府要倒血霉了。如此过了十几天,可把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给折腾坏了。他们这些人在家就没伺候过自己的爹妈,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主儿;现如今要小心翼翼甚至低声下气地每天给一个农村老太婆端送吃喝。谁心里平衡?这样的人打又不敢打,骂又不敢骂;不像一个年轻人你揍他一顿踢他两脚都没多大的问题。上了年纪的人,你不动她一根指头,还想摇摇晃晃地要倒向地上呢。这样的人是不能惹的!你也惹不起。只要不是傻子,那是不敢对她动粗的。估计镇政府里招的人应该没有呆逼二愣子,都知道这其中的利害。所以头痛万分的工作人员就对那老人说你走吧,拘留到期了,你老人家自由了,该干嘛干嘛去吧。谁知这老人在镇政府里住上瘾了,这种吃了上顿不愁下顿的生活,她真的适应了。硬是赖着不走。就不走,就不走!走了还得自己刷锅做饭,没这里得发舒服。

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哭笑不得,哀求说老奶奶您行行好吧,让我们轻松几天吧。老人说我回到家还得烧柴火做饭,你们还是会把我抓来,我在这里呆着你们不也省事了嘛!工作人员说您该怎么做饭就怎么做饭,行了吧?好说歹说,那老人才恋恋不舍地回了家里。所以说,无论干什么工作,你得根据实际情况做综合分析综合考虑,就得马列主义灵活运用。不然解决不了问题,还给自己惹个麻烦,那就划不来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