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咸鱼的悠闲人生> 第12章 童谣里的大新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童谣里的大新街(1 / 2)

另一边,苏白的购物之行则颇为不顺。

他此时已经把在咩城有着“乐器一条街”之称的大新街都逛完了,却仍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心情有些低落。

苏白对这条街很熟悉,因为以前他经常来这边订制乐器。

而即便是从未来这里逛过的大吃货省人,很多人也会对它有印象的,印象来自于一首代代相传的古老粤语童谣。

“嗳姑乖,嗳姑大,

嗳大个姑仔嫁后街。

后街有鲜鱼鲜肉卖,

又有红皮屐仔绣花鞋。

又有鲜花戴,

戴又戴唔晒,

丢落床头畀老鼠拉。

一拉拉到大新街

嗳姑乖,是大人抱着襁褓婴儿时通常讲的,类似安眠曲的喃喃细语。

这三个字易记不易解,虽然代代相传,但往往传音不传意,一般认为“嗳姑”是模仿婴儿最初只会玩弄嘴唇而发出的简单声音,乖和现在一样,就是叫小宝宝要听话。

不过,“嗳姑”两字的真正来历其实巨复杂。

嗳姑乖,本为挨辜乖。挨:背也,矣声。辜:负也。“辜”“负”两字都从背向引申而来,“挨辜”即“拍击背负者”,也就是妇女轻拍背负的小儿的动作。

因为“挨”和“辜”的意思比较古远,到后来,这三字就演变为“嗳姑乖”。

“嗳”是指嘘气使变暖和,呵护的意思。“姑”就是指姑娘仔,小女孩。

所以《嗳姑乖》的童谣里首句就唱:嗳姑乖,嗳大姑乖嫁后街。“姑乖”变为乖女孩的用法。

能出现在这么古老的童谣里,那么大新街就不可能新

大新路原名山茶巷,在明末改称大新街,由于地处老城区的中心,从明代到民国,这里都是赫赫有名的商贸繁华之地。

现在和一德路、大新路、大德路、长堤大马路一样,都是充满时代风情的骑楼街。

并且在这几条骑楼街里,苏白一直都觉得大新路是最舒服安静的,青石为路,绿荫成盖。

这里没有大德路的车水马龙,也没有长堤大马路的压抑,更没有一德路的喧嚣,可以说是周边最有民居气息的骑楼街了。

大新路的东段,是鞋料皮革批发零售的集散地,走到西段就能见到许多岭南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商店,包括雕刻、扎作醒狮、狮鼓乐器、珠宝玉器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