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鹅中文>都市言情>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四十七章 新的目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 新的目标(1 / 1)

之后的几天,许秋又做了两批器件,一批是重复pen基片的,另一批是在同样实验条件下玻璃基片的。ptb7th体系中,pen基片的最高效率提高了一点点,达到了820。而玻璃基片下的标准样品,最高效率可达这个数值,相比于他之前在模拟实验室中得到的稍差一些,可能是器件结构不同造成的。pen基片不能高温热退火,所以用的是传输层的正常结构,而之前使用的是氧化锌传输层的倒置结构。此外,虽然重点在于ptb7th体系,但是许秋也做了p3ht体系。主要是为了让文章数据更加丰满一些,同时也说明这种柔性衬底的加工方式具有普适性。再之后,许秋完成了各种表征测试,包括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ceiv测试等,还拍了一张用两只镊子弯曲pen基片器件的照片。在实验进行的间隙,许秋也在同步以论文的形式,写项目的结题报告。这个时候,他前期了大量的文献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再加上他还可以随时向学姐请教。因此论文写起来压力并不大。正文部分,许秋先将四组器件编号,pen基片的ptb7th、p3ht体系,分别为1、3,玻璃基片对应的体系分别为2、4。然后,主要就是比较玻璃和pen这两种基片的不同,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像是光学性能,光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都是直接测有效层薄膜的,数据对两种基片的器件都是一样的。所以不需要比较,直接将得到的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就可以了。比如:1、2有效层共混薄膜的主要光吸收范围在550750纳米,最高吸收峰位置在680纳米处,3、4的主要光吸收范围在300600纳米,最高吸收峰位置在530纳米处。荧光光谱则相对复杂一些,两种体系都需要分别测试给体、受体单独组分薄膜和共混薄膜的荧光光谱,然后计算荧光淬灭效率。不过,同样是看图说话,也没什么难度。而像是ceiv,则是对电池器件进行表征,那么不同样品编号的器件测试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就需要进行比较分析。许秋的测试结果:1的载流子迁移率是12e4厘米平方每伏秒,2厘米平方每伏秒,显然2更高一些,但两者在同一数量级。因为2对应的电池器件性能更好,就可以解释为,载流子迁移率的提高导致了器件性能的提高。进一步,还可以继续分析下去,比如迁移率的提高会减小电荷复合情况,增大短路电流密度等等。但如果反过来,假如他的测试结果为:2厘米平方每伏秒,1厘米平方每伏秒。那么就可以一笔带过,说两者载流子迁移率相差不大,在同一个数量级,或者说载流子迁移率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不大。许秋最开始文献的时候,就时常疑惑,对于同样的一个实验现象,为什么有的人说是xx原因,有的人说是yy原因,还有人说是xxyy原因,难道学术界里就没有一种统一的观点吗?后来,随着文献量的提升,他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材料,或者说所有的实验学科,所有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其实都是猜想,理论永远是落后于实验的。不可能凭空创造一个完美的理论模型,如果那样的话,直接开几台超算,算出最优结果就行了。真实情况是,研究者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实验,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然后通过这些实验数据,来建立起一套理论体系。但即使这样建立的体系,可能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的给理论打补丁。同时,其中还会有很多现象难以解释,这个时候,行业大佬们就会提出很多种观点。而其他研究者们在发表论文时,也会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就类似于辩论。最终,学术界可能只剩下一种统一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多种观点并存,抑或者在将来又有新理论将之前的理论完全推翻。一周过去,许秋完成了项目结题报告。同时,他也收到了系统提示。进阶任务已完成,获得2000积分,权限等级1。当前权限等级为3级,模拟实验系统升级。模拟实验系统v2:可以扫描一定空间内的实验设备、耗材,并在系统空间中将其完全模拟出来,宿主可以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每小时消耗100积分。当前可扫描的空间上限1000立方米。模拟实验室内开启内置加速功能,当前开放倍率052倍,使用该功能时,消耗积分为100倍率积分每小时。获得进阶任务: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sci论文。任务奖励:2000积分,权限等级1。科研辅助系统权限等级:3积分:6978进行中的任务:3个熟练度:实验操作类制备手段:清洗基片四阶40四阶50溶液配制四阶40四阶50旋涂四阶40四阶50蒸镀四阶35四阶50表征手段:光电性能四阶40四阶80光学性能四阶5四阶80电荷输运性能三阶30四阶20仪器设备工具类特殊类文献二阶62四阶50周常任务i周常任务iii进阶任务最近攒下很多积分,不过许秋暂时不打算使用,先当个仓鼠比较好。一方面,现在没有用模拟实验室的必要,虽然开启了加速功能,但2倍速还是不够看。另一方面,大多数的操作的熟练度已经达到四阶以上,失误率已降到很低,熟练度慢慢随着时间积累就可以。他现在实验方面还没有遇上大的瓶颈,也没有必要使用五阶推演去寻求灵感。不知不觉,系统已经陪伴许秋近两个月的时间,系统也确实如同其名字一般,是辅助科研的用途,不能凭空变出远超人类当前文明的黑科技,也不能让他变成超人。许秋能有目前的成绩,更多的还是靠他自身的努力。现阶段,系统对他的帮助,已经不如他初涉科研圈时候那么多了,他只能期待继续提升权限等级能够带来惊喜了。下一个目标,发表sci论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